|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 / 作者:沈佺期 |
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金人來夢里,白馬出城中。
涌塔初從地,焚香欲遍空。
天歌應春籥,非是為春風。
|
|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解釋: 詩詞中文譯文:
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金人來夢里,白馬出城中。
涌塔初從地,焚香欲遍空。
天歌應春籥,非是為春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沈佺期在唐太子李煜游玩慈恩寺時所寫,詩中描繪了慈恩寺的美景以及心境的變化。
首聯“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以莊嚴肅穆的描畫方式表達了慈恩寺的壯麗景象。蓮花象征純潔和超脫,貝葉宮則象征宮殿般的華麗。這兩句以形容詞修飾名詞的手法,突出了寺廟的高貴莊重。
次聯“金人來夢里,白馬出城中”運用了意象的手法,描繪出主人公在夢中遇到了一個金裝人,以及經過入寺之后所見到的一個白馬。金人和白馬都是寺廟中的守護者和護法神,象征著庇佑和神秘的力量。
末聯“涌塔初從地,焚香欲遍空。天歌應春籥,非是為春風”則以慈恩寺中的塔和香火為景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平靜和敬畏之情。涌塔從地面冉冉升起,象征著靈性的流動;焚香的漸漸增多則預示著對信仰和奉獻的熱情。而“天歌應春籥,非是為春風”則揭示了詩人不是追求春風和享樂的,而是在探索更高層次的境界。
整首詩描繪了慈恩寺的雄偉景色和詩人游玩寺廟之間的心境變化,表達了對信仰和超脫的追求,展現了詩人對宗教和精神追求的探索。這種以景物的描繪來表達內心情感的手法,使得詩歌更具質感和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