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石晝秀才過普照寺 / 作者:朱慶馀 |
問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龍應在,巢空鶴未還。
經(jīng)年為客倦,半日與僧閑。
更共嘗新茗,聞鐘笑語間。
|
|
與石晝秀才過普照寺解釋: 與石晝秀過普照寺
問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龍應在,巢空鶴未還。
經(jīng)年為客倦,半日與僧閑。
更共嘗新茗,聞鐘笑語間。
詩詞的中文譯文:
和石晝秀才一起在普照寺游玩
問路人是否知道寺廟的道路,松竹濃密,遮住了春山的景色。
潭水黑暗,龍應該在其中,鶴的巢穴卻空空如也。
多年來作為客人,我感到厭倦,只有半日時間可以與僧人閑聊。
我們一同品嘗新鮮的茗茶,在鐘聲與笑語之間聆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朱慶馀的作品,通過描繪與石晝秀才一同游玩普照寺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的禪意和對自然的贊美。
詩的開頭,詩人問路人是否知道寺廟的道路,由于松竹濃密,春山被遮住了,給人一種神秘而幽靜的感覺。接著,詩人描述了寺廟中的景象,潭水黑暗,仿佛有一條龍在其中,寺廟中的鶴卻已飛走,只留下了空巢。這種描寫與傳統(tǒng)中國文人的理想景色相契合,給人一種恬靜而安寧的感受。
詩人之后表達了自己多年作為客人的疲倦之情,但也有半日時間可以與僧人閑聊,放松心情。最后,詩人和石晝秀一同品嘗新鮮的茶,同時在鐘聲和笑語中聆聽。這一句表達了詩人與朋友共同享受生活的愉悅,也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整首詩通過對寺廟和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清靜和自然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友誼和美好時光的珍視。詩意深遠,令人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