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協律相送精舍讀書四韻奉寄呈陸補闕 / 作者:朱慶馀 |
白鶴西山別,更看上去船。
遙知尋寺路,應念宿江煙。
到處無閑日,回期已隔年。
何因陪夜坐,清論諫臣邊。
|
|
韓協律相送精舍讀書四韻奉寄呈陸補闕解釋: 詩詞:《韓協律相送精舍讀書四韻奉寄呈陸補闕》
朝代:唐代
作者:朱慶馀
白鶴西山別,更看上去船。
遙知尋寺路,應念宿江煙。
到處無閑日,回期已隔年。
何因陪夜坐,清論諫臣邊。
中文譯文:
白鶴在西山邊分別,再看船只向上游駛去。
遙遠地知道你將尋找寺廟的路,應該會思念起宿在江邊的煙霧。
到處都沒有閑暇的日子,回程的日子已經隔了一年。
為何要共同守夜坐,進行清晰而有見地的邊疆諫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朱慶馀所寫,題目是《韓協律相送精舍讀書四韻奉寄呈陸補闕》。詩中描繪了一幅離別之景,表達了思念和邊疆憂慮之情。
首句“白鶴西山別,更看上去船”描繪了離別時白鶴飛翔、船只駛離的情景,凸顯詩人即將離別的心情。
接下來的兩句“遙知尋寺路,應念宿江煙”,表達了詩人對離別之后朋友行程的關心和對江畔煙霧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到處無閑日,回期已隔年”,表達了詩人在外游歷的忙碌和時間的流逝,離別已經有一年之久,再次聚首的時機不易。
最后兩句“何因陪夜坐,清論諫臣邊”,抒發了詩人與朋友夜晚相聚的情景,以及他們共同討論邊疆事務的精神。這里的“清論諫臣邊”意味著他們對國家邊境事務的憂慮和關心,詩人的朋友可能是一位官員。
整首詩通過描繪離別情景和表達對朋友的思念,展現了人情之間的深厚情誼,同時也透露出對國家和邊疆事務的擔憂。這種情感的交織使得詩歌更具感染力,并引發讀者對友情、離別和國家大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