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 作者:朱慶馀 |
故人同泛處,遠色望中明。
靜見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戲鳥隨蘭棹,空波蕩石鯨。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自省曾追賞,無如此日情。
|
|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解釋: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故人同泛處,遠色望中明。
靜見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戲鳥隨蘭棹,空波蕩石鯨。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自省曾追賞,無如此日情。
中文譯文:
與故友一起泛舟昆明池,
遠遠望見的景色明亮。
靜靜地看著淺灘上的沙痕露珠,
微微地思念著月亮的明亮光輝。
周圍都是殘余的雪,
遼闊無垠的晚云平靜。
戲耍的鳥兒跟隨著荷花的搖動,
海水波浪輕輕地蕩漾,仿佛是石鯨在游動。
時間無法推測未來,
這座島上的樹偶然得到了名字的認知。
從內心中省察,我曾經追尋的賞景,
沒有什么能夠與此時此刻的情感相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故人一起泛舟在昆明池的景色和情感。作者通過描寫遠處的景色,如沙痕露珠、月亮的光輝、殘余的雪和晚云,展現出自然景觀的美麗和寧靜。同時,作者也通過描寫樂忍樂出的鳥兒和蕩漾的海水,增添了一絲歡樂和活力。
在最后的兩句中,作者表達了對這段時光的珍貴和對自己內心感悟的省察。他感嘆時間的流逝,表示人們無法預測未來的變化,同時認識到在這段時光中,自己對于這片景色的欣賞已經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時刻。
整首詩詞以清新、寧靜、快樂的語言描繪了昆明池的美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體驗,將自然景觀和內心感悟融為一體。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深的思考,展現出了作者對于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詞既讓人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又引人沉思,是一首充滿詩意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