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成伯兼戲禹功 / 作者:蘇軾 |
金錢石竹道傍秋,翠帶紅裙馬上謳。
無限小兒齊拍手,山公又作習池游。
|
|
奉和成伯兼戲禹功解釋:
《奉和成伯兼戲禹功》,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錢石竹道傍秋,
翠帶紅裙馬上謳。
無限小兒齊拍手,
山公又作習池游。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一幅秋日景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生活的贊美之情。詩中展現了一幅道旁金錢石竹盛開的景象,美麗的紅花如紅裙翠帶,配合著秋天的氛圍。接著,詩人提到了一群小孩子在歡樂地鼓掌,表達了他們對美景的喜愛和歡樂的心情。最后,詩人又提到了山公(指山神)在池塘中游玩,進一步襯托出了秋日的寧靜與愉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首先,詩人運用了金錢石竹這一秋季常見的景物來描繪秋天的美麗,通過石竹的形象,傳遞出豐收的喜悅和秋季的寧靜。其次,詩中的紅裙翠帶形容金錢石竹的色彩鮮艷,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之處。接下來,詩人以小孩子齊拍手的場景,表達了對美景的喜愛和純真的快樂,給人以歡愉的感受。最后,詩人以山公游池的形象,進一步增添了詩中的寧靜和樂趣。整首詩通過獨特的描寫手法、明快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將秋日景色和人們的歡樂融為一體,給讀者帶來一種寧靜而愉悅的感受。
這首詩展現了蘇軾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對生活的熱愛,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出了秋日的美好景象,傳遞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寧靜。它以簡單的場景和形象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間,給人以愉悅和舒心的感受。這種表達方式與蘇軾的豪放派詩風不同,更加注重細膩和感悟,展現了他多樣化的創作風格和獨特的藝術眼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