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處州嚴郎中游南溪 / 作者:朱慶馀 |
四望非人境,從前洞穴深。
潭清蒲遠岸,嵐積樹無陰。
看草初移屐,捫蘿忽并簪。
世嫌山水僻,誰伴謝公吟。
|
|
和處州嚴郎中游南溪解釋: 《和處州嚴郎中游南溪》
四望非人境,從前洞穴深。
潭清蒲遠岸,嵐積樹無陰。
看草初移屐,捫蘿忽并簪。
世嫌山水僻,誰伴謝公吟。
【譯文】
四周一片荒涼,沒有人跡,宛如人間離世。向前行進,洞穴越加深邃。潭水清澈,蒲草遠離岸邊,水氣融匯于天空,樹木郁郁蔥蔥,再也沒有一絲陰涼。我看見一叢藤蔓剛芽兒初出,一摸才發現自己的發髻竟被一根蔓藤帶住。這世間的人們不喜歡這片山水僻靜之地,誰能陪伴謝公吟詠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朱慶馀在處州嚴郎中游南溪的景象。詩中以景寫人,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美麗和幽靜,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內心的落寞和孤獨之感。
首節“四望非人境,從前洞穴深”揭示了這個地方的荒僻和人跡罕至,詩人感覺到自己仿佛來到了人間的邊緣,進一步的描寫“潭清蒲遠岸,嵐積樹無陰”展示了自然界的寧靜和寂寥。
接下來的兩句“看草初移屐,捫蘿忽并簪”,以寥寥數語描述了詩人在行走中發現的細節,凸顯了他對于自然細微之處的敏銳觀察和體會。最后兩句“世嫌山水僻,誰伴謝公吟”表達了作者難以找到一個人來陪伴自己欣賞這美麗的山水,境遇孤寂。
整首詩以景抒情,運用了短小精悍的表述,將自然景色描繪得細致入微,流露出無限的遺憾和孤獨之感。充滿禪意的山水景色與詩人內心的落寞相呼應,使詩詞達到了一種和諧統一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