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石協律歸吳興別業 / 作者:朱慶馀 |
識來無定居,此去復何如。
一與耕者遇,轉將朝客疏。
資身唯藥草,教子但詩書。
曾許黃庭本,斯言豈合虛。
|
|
送石協律歸吳興別業解釋: 《送石協律歸吳興別業》是唐代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識來無定居,
此去復何如。
一與耕者遇,
轉將朝客疏。
資身唯藥草,
教子但詩書。
曾許黃庭本,
斯言豈合虛。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朱慶馀向好友石協律送別的情景。詩人思考著自己的生活狀態,感嘆自己沒有固定的居所,對于即將離開的去向又感到迷茫。他與務農的人相遇,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地位轉變,與朝廷的官員逐漸疏遠。詩人認為自己唯一的寄托就是草藥,只能依靠這種草藥維持生活。對于子女的教育,他決定只教他們詩書,希望他們能夠有所作為。曾經許下的黃庭(指黃庭堅,北宋時期的文學家)的理想,他認為這些話不應該空洞無物。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迷茫和思考。詩人在面對自己的生活境遇時,用幾個簡單的詞句表達了無奈和無常的感受。他的思緒從個人的困境轉向對子女的教育,表達了對下一代的期望和希望。詩人通過反問句的形式,表達了對自己的追求和曾經的承諾的質疑,認為這些承諾不應該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該有實際的行動和實現。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道出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思考。它展現了唐代士人面對社會變遷和個人命運起伏時的困惑和追求。詩人通過對自己的思考和對子女的期望,體現了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索。詩詞通過詩人對自我和社會的反思,引發了讀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