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惠雅上人西游 / 作者:朱慶馀 |
五湖僧獨往,此去與誰期。
興遠常憐鶴,禪馀肯廢詩。
望云回寺晚,為講到城遲。
還想安居日,應當后夏時。
|
|
送惠雅上人西游解釋: 中文譯文:
送惠雅上人西游
五湖僧獨往,此去與誰期。
興遠常憐鶴,禪馀肯廢詩。
望云回寺晚,為講到城遲。
還想安居日,應當后夏時。
詩意和賞析:
《送惠雅上人西游》是朱慶馀的一首詩,描述了五湖僧人獨自出游的情景,表達了對僧人追求禪道的贊賞和對安寧生活的向往。
詩中的“五湖僧獨往”,指的是僧人獨自前往五湖地區,表示了他面臨的旅途孤單和不確定的歸期。作者在思考,“此去與誰期”,即不知道與誰會有相逢之期。
接下來的兩句“興遠常憐鶴,禪馀肯廢詩”表達了作者對僧人行遠道的羨慕之情。作者常常羨慕那些追求禪道的人,他們對自然界的美景與心靈的升華有著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他們更能享受遠行的樂趣。而自己深受官場的牽絆,無法拋卻塵世之事,對禪修之道常有所遺憾。
最后兩句“望云回寺晚,為講到城遲。還想安居日,應當后夏時。”表達了作者希望僧人能早日回寺,晚上云歸寺中,不要在城市耽擱。作者又希望自己能過上安寧的隱居生活,“安居日”可能指的是追求安居的理想日子,“后夏時”則意味著時序的稍晚,或許可以理解為在塵世喧囂歸隱的時候。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朱慶馀對禪修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僧人的遠行和崇拜,以及對自己的反思,表達了對于禪道的渴望和對繁瑣事務的厭倦。詩意質樸而深沉,給人以靜心思考的空間,引發人們對于內心寂靜與追求安寧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