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劉思復南河從軍 / 作者:朱慶馀 |
七千里別寧無恨,且貴從軍樂事多。
不駐節旄先候發,偶逢山寺亦難過。
蠻人獨放畬田火,海獸群游落日波。
遠作受恩身不易,莫拋書劍近笙歌。
|
|
送劉思復南河從軍解釋: 詩詞:《送劉思復南河從軍》
朝代:唐代
作者:朱慶馀
七千里別寧無恨,
且貴從軍樂事多。
不駐節旄先候發,
偶逢山寺亦難過。
蠻人獨放畬田火,
海獸群游落日波。
遠作受恩身不易,
莫拋書劍近笙歌。
中文譯文:
七千里的離別毫無怨恨,
更值得珍貴的是從軍的樂事眾多。
不停留等待節旄的信號就先行啟程,
偶然遇到山寺也難以停留。
蠻人獨自點燃畬田的火,
海獸群游在落日的波浪中。
遠離家鄉去追求功名受到恩寵,
不要放棄書劍而親近笙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朱慶馀寫給劉思復送別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劉思復從軍的欣慰和鼓勵,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深深不舍之情。
詩的開頭,“七千里別寧無恨”,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坦然和無怨無悔的心態,也體現了作者對劉思復勇往直前的贊賞。接著,“且貴從軍樂事多”,表達了從軍所帶來的樂事和豐富的人生經歷,表明從軍是一種值得珍視的選擇。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劉思復從軍的情景。他不等待節旄的信號,提前啟程,展現了他的進取和決心。即使偶然遇到山寺,也難以停下腳步,表現了他對事業的執著和追求。同時,描繪了異域的蠻人放火燒畬田,海獸在落日的波浪中游動,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增強了離別的辛酸和歸鄉的難度。
最后兩句,“遠作受恩身不易,莫拋書劍近笙歌”,表達了作者對劉思復的期望和勸誡。遠離家鄉去追求功名雖然不易,但要珍惜所受到的恩寵,不要輕易放棄文武之道而追逐享樂。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劉思復從軍的贊美和鼓勵,同時也反映了離別的苦澀和追求的艱辛。描繪了壯闊的背景和多樣的形象,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