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長史王公責躬 / 作者:儲光羲 |
覆舟無伯夷,覆車無仲尼。
自咎失明義,寧由貝錦詩。
松柏日已堅,桃李日以滋。
顧己獨暗昧,所居成蒺藜。
大賢薦時文,丑婦用蛾眉。
惕惕愧不已,豈敢論其私。
方朔既有言,子建亦有詩。
惻隱及先世,析薪成自悲。
靈鳥酬德輝,黃雀報仁慈。
若公庶伏罪,此事安能遲。
|
|
上長史王公責躬解釋: 《上長史王公責躬》是儲光羲在唐代寫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作者自責失去忠誠和義理,愿以貝錦詩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過錯。詩歌中還涉及了松柏日漸堅固、桃李日漸茂盛的比喻,以及自我矛盾的心理和社會現象的描述。最后,詩人呼喚賢人薦舉時文,而丑陋的女子卻用媚眼來獲得寵幸。痛心懺悔之情溢于言表,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沉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覆舟無伯夷,覆車無仲尼。
自咎失明義,寧由貝錦詩。
松柏日已堅,桃李日以滋。
顧己獨暗昧,所居成蒺藜。
大賢薦時文,丑婦用蛾眉。
惕惕愧不已,豈敢論其私。
方朔既有言,子建亦有詩。
惻隱及先世,析薪成自悲。
靈鳥酬德輝,黃雀報仁慈。
若公庶伏罪,此事安能遲。
這首詩詞通過對伯夷、仲尼的引用,表達了作者自責失去了忠誠和義理,希望通過寫貝錦詩(即道德高尚的詩篇)來補救自己的過錯。松柏日漸堅固、桃李日漸茂盛的比喻,暗喻著道德和人品的成長與進步。詩人憂慮自己沉迷于個人的愚昧無知,而居住的環境卻變得荊棘滿布。他希望有大賢之士能推薦出時文,但卻看到了一些丑陋的女子卻憑借媚眼獲得寵幸的現象。作者深感內心惶恐愧疚,因此謙卑地說自己不敢說出自己的私心。方朔和子建都有卓越的才識,但他們也同樣痛心憂傷,為先知先覺者被忽視所感到的憤懣不平。最后兩句通過“靈鳥酬德輝,黃雀報仁慈”表達了善行得到回報的信念,同時也暗示了詩人為自己的罪責所感到的擔憂。詩的結尾以反問的方式表明公眾對自己的指責不能遲延。
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刻畫了作者內心的愧疚和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同時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言簡意賅,充滿了思考和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