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道士故廬 / 作者:陳允平 |
青城道士跨青牛,去作清都汗漫游。
朝扣九關朝玉闕,暮回三島宴金樓。
丹隨鶴舞緱山月,劍伴龍歸洛浦秋。
猶有石房云不散,曉風松柏兩颼飀。
|
|
林道士故廬解釋: 《林道士故廬》是宋代詩人陳允平的作品。該詩以描繪青城道士的生活為主題,展現了他的游歷和修行之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林道士故廬》中文譯文:
青城道士跨青牛,
去作清都汗漫游。
朝扣九關朝玉闕,
暮回三島宴金樓。
丹隨鶴舞緱山月,
劍伴龍歸洛浦秋。
猶有石房云不散,
曉風松柏兩颼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名叫林道士的青城道士的故事,展示了他在清都汗(指長安)的漫游和修行經歷。詩中以富有想象力和意象的語言,刻畫了道士的壯麗場景和他與自然的親密關系。
首兩句,“青城道士跨青牛,去作清都汗漫游”,道出了道士離開青城,騎著青牛前往長安的情景,表達了道士的遠行和探索的精神。
接下來兩句,“朝扣九關朝玉闕,暮回三島宴金樓”,描述了道士在長安的經歷。他白天登上九重關卡,向玉闕(指皇宮)進發,晚上回到他的居所三島(指長安城內的某個地方)宴會于金樓。這揭示了道士身份的尊貴和他在都城的交游。
下一句,“丹隨鶴舞緱山月”,通過運用色彩和動態的形容詞,將道士與仙鶴一起在緱山下舞動。這一景象描繪了道士與自然的和諧,并暗示了他修行的仙境。
接著的一句,“劍伴龍歸洛浦秋”,通過劍與龍的意象,表達了道士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系。劍象征著武士精神和勇氣,而龍則代表著神秘和力量。道士與龍共同回到洛浦,象征著他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和歸屬感。
最后兩句,“猶有石房云不散,曉風松柏兩颼飀”,描繪了道士歸來后的寧靜場景。石房中彌漫著云霧,清晨的風吹拂著松柏,展示了道士與自然的融合和他修行歸宿的寧靜。
整首詩通過描繪道士的旅行和修行經歷,以及他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表達了對道士修行生活的贊美和對自然的敬畏。它展示了道士追求心靈自由和與自然合一的理想,以及他在修行過程中經歷的種種奇遇和心境變化。這首詩以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生動地描繪了道士的人生旅程和內心世界,給人以深思和想象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