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陀 / 作者:陳允平 |
盤陀石上看松眠,薜荔凌霄結紫煙。
何處鶴聲驚夢醒,一雙飛起茯苓仙。
|
|
盤陀解釋: 《盤陀》是宋代詩人陳允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盤陀石上的景象,以及其中蘊含的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從盤陀石上看到松樹在安靜地沉睡,
薜荔攀爬到云霄,交織成紫色的煙。
不知從何處傳來一聲鶴鳴,驚醒了夢中的人,
一對鶴鳥飛起,化為仙鳥飛翔。
詩意和賞析:
《盤陀》以寫景的方式展示了盤陀石上的景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世界。盤陀石是一種具有獨特形狀的奇石,被人們用來觀賞和品味。詩人將目光投向盤陀石,看到了一幅奇妙的景色。
在詩中,松樹被描繪成沉睡的樣子,給人一種寧靜和安寧的感覺。薜荔攀爬到云霄,形成了紫色的煙,給人以神秘而夢幻的感覺。這些景象與盤陀石的形狀和紋理相互襯托,呈現出一種奇特的美感。
而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一聲鶴鳴驚醒了夢中的人。鶴是中國文化中的祥瑞之獸,象征著祥和、長壽和仙境。詩中的鶴聲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俗的氛圍,仿佛置身于神仙的世界中。
最后,詩人描述了一對鶴鳥飛起,化為仙鳥飛翔的景象。這里的茯苓仙指的是神話傳說中的仙鳥,象征著美好和神奇。這一景象使詩人的意境更加升華,給人以超越現實的感悟。
整首詩以其奇特的景象和神秘的詩意,展示了陳允平獨特的藝術表達。通過描繪盤陀石上的景象,詩人引發讀者的遐想和想象,使讀者在詩意的世界中感受到寧靜、神秘和超脫塵俗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