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房薜荔 / 作者:陳允平 |
寸草曾收藥籠功,誰移野色近禪翁。
甘同木石拋閑地,恥附松蘿上碧空。
旋長織枝宜雨綠,未刪宿葉待霜紅。
為衣或許湘人采,清徹崇蘭兩佩風。
|
|
僧房薜荔解釋: 《僧房薜荔》是宋代詩人陳允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寸草曾收藥籠功,
誰移野色近禪翁。
甘同木石拋閑地,
恥附松蘿上碧空。
旋長織枝宜雨綠,
未刪宿葉待霜紅。
為衣或許湘人采,
清徹崇蘭兩佩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僧房中的薜荔植物。詩人通過薜荔與自己的對比,表達了對清靜寧謐、遠離塵囂的僧房生活的向往和贊美。薜荔被移植到僧房中,它們與原野的景色相比,更靠近禪宗僧侶,象征著僧房的寧靜與超脫。薜荔與木石相伴,拋棄了喧囂的世俗,升入了碧空。薜荔莖葉纏繞生長,適宜于雨水滋潤,未經修剪的葉子等待霜紅的到來。這些薜荔或許可以供湘人采摘,作為衣物的裝飾,清晰透徹,如同佩戴風的崇蘭花。
賞析:
陳允平通過描繪僧房中的薜荔,將自然景物與禪意結合,表達了對僧房生活的向往和推崇。他以薜荔為象征,將其與僧侶相對照,凸顯了僧房的寧靜和超脫。薜荔在僧房中生長,與木石相伴,摒棄了世俗的浮華,升入了碧空,寓意著僧侶追求心靈的凈化和超越塵世的境界。薜荔的生長方式也寓意著僧侶修行的道路,旋長織枝,等待雨水的滋潤,葉子未經修剪,等待霜紅的降臨,象征著修行者在守望和等待中逐漸成長和升華。最后,詩中提到湘人采摘薜荔,將其作為裝飾,突出了薜荔的美麗和清透,如同佩戴風的崇蘭花,表達了對僧侶修行成果的贊美和推崇。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運用隱喻手法,表達了對僧房生活的向往和對僧侶修行境界的贊美。它展現了作者對寧靜、超脫和清凈的追求,同時也通過薜荔這一形象,傳遞出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的堅持和等待的精神。整首詩氣韻流暢,意境深遠,是一首具有禪意的宋代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