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重山 / 作者:陳允平 |
岸柳黃深綠漸饒。
林塘初雨過,漲蒲萄。
秋千亭榭彩旗交。
鶯聲里,春在杏花梢。
慵整翠云翹。
眉尖愁兩點,倩誰描。
斜陽芳草暗魂銷。
東風遠,猶憑赤闌橋。
|
|
小重山解釋: 《小重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允平。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岸邊的柳樹黃色濃深,綠色漸漸豐盈。
林塘初雨已經過去,蒲萄叢開始漲水。
秋千亭榭上彩旗相交飛舞。
鶯鳥的歌聲中,春天正盛開在杏花的枝頭。
懶散地整理著翠色的云翹。
眉尖上有兩點愁思,不知是誰所繪描。
斜陽下,芳草掩蓋了暗淡的魂魄。
東風遠去,我仍倚在赤闌橋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變化和人情的復雜。詩人通過描寫岸邊的柳樹、林塘的雨水、蒲萄叢的漲水以及彩旗飛舞的秋千亭榭,表達了春天的到來和生機勃勃的景象。鶯鳥的歌聲里傳來了春天的氣息,而斜陽下的芳草掩蓋了一些黯淡的情感。整首詩以東風遠去和倚在赤闌橋上作為結尾,給人以離別和思念的感覺。
賞析:
《小重山》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情感表達,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特色。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準確觀察和深刻感悟。柳樹的黃色和綠色交相輝映,展示了春天的繁榮和生機。林塘初雨的描繪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而蒲萄叢的漲水則展現了大自然的變化。彩旗飛舞的秋千亭榭給人帶來了歡樂和活力的氛圍。鶯鳥的歌聲和杏花的盛開表達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律動。詩中的斜陽和芳草則暗示了一些離別和黯淡的情感。最后的東風遠去和倚在赤闌橋上,給人以離別和思念的感覺,使整首詩情感豐富而深沉。
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又抒發了人情的復雜,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它展示了宋代詩詞的風格特點,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