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皇恩 / 作者:陳允平 |
體態玉精神,惺尫言語。
一點靈犀動人處。
繡香羅帕,為待別時親付。
要人長記得,相思苦。
彩鸞獨跨,藍橋歸路。
憔悴東風自蠻素。
桃葉楊花,又向空江欲度,任洛陽城里,春無數。
|
|
感皇恩解釋: 《感皇恩》
體態玉精神,惺尫言語。
一點靈犀動人處。
繡香羅帕,為待別時親付。
要人長記得,相思苦。
彩鸞獨跨,藍橋歸路。
憔悴東風自蠻素。
桃葉楊花,又向空江欲度,任洛陽城里,春無數。
中文譯文:
皇恩使我體態優雅,精神煥發,言談機智。
一點點的默契在動人的時刻出現。
我把繡花手帕交給親人,等待分別時贈送。
要讓人長久記住,相思之苦。
彩鸞獨自飛躍,藍橋指引回家的路。
我因東風的吹拂而憔悴,純凈如素。
桃葉楊花,又一次向著空曠的江面漂去,洛陽城內的春天無數。
詩意和賞析:
《感皇恩》是陳允平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作者的情感和景象。詩中通過描繪自身的體態玉精神和惺惺相惜的言辭,表達了作者與某位親人之間的深厚感情。詩句“一點靈犀動人處”表達了兩人之間默契的情感交流,展現了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一方手繡的香羅帕,這是作者為了分別時的懷念而交給親人的禮物。這一細節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情感深度和留戀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描繪彩鸞獨自飛躍和藍橋指引回家的路,表達了他返鄉的心愿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他描述了自己因東風吹拂而憔悴的形象,抒發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凄涼。
最后兩句“桃葉楊花,又向空江欲度,任洛陽城里,春無數”,以生動的意象描繪了春天的來臨,洛陽城內的生機勃勃。這里通過對春天的描繪,與前面對相思之苦的表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痛楚和對家鄉的思念。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勾勒了作者與親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展示了宋代詩詞獨特的寫景和抒情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