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月五首 / 作者:蘇軾 |
四更山吐月,皎皎為誰明。
幽人赴我約,坐待玉繩橫。
野橋多斷板,山寺有微行。
今夕定何夕,夢中游化城。
|
|
江月五首解釋:
《江月五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夜晚江上的月光景象,并表達了對離別和相聚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更山吐月,皎皎為誰明。
在凌晨時分,山上的月亮明亮地照耀著,為了誰而明亮呢?
幽人赴我約,坐待玉繩橫。
寂寞的人前來與我約會,我們坐下等待著把玩玉繩。
野橋多斷板,山寺有微行。
野外的橋梁很多都破損了,山寺里只有微弱的燈光。
今夕定何夕,夢中游化城。
今晚又是哪個夜晚呢?在夢中我游走在化城之中。
這首詩詞以描繪江上明亮的月光為主題,通過探討月亮的明亮究竟為了誰而存在,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相聚的思念之情。詩詞的開篇以"四更山吐月,皎皎為誰明"描繪了月亮的明亮景象,但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疑問,不知道月亮的明亮是為了誰而存在。接著,詩中出現了"幽人赴我約",表達了作者對某個寂寞的人的邀請和期待,兩人坐下等待著把玩玉繩,這里的玉繩可能象征著情感的紐帶。隨后的描述"野橋多斷板,山寺有微行"描繪了破損的野外橋梁和微弱的山寺燈光,營造了一種寂靜和孤獨的氛圍。最后兩句"今夕定何夕,夢中游化城"則表達了作者對此時此刻的期待和想象。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思念和對未知事物的向往,給人以一種寂寥而又溫情的感覺。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意境展示了夜晚江上的美麗景色,并通過對人情離合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未知和遙遠的向往。詩詞的意境清新,語言簡潔,雖然字數不多,卻能喚起讀者對夜晚江上月光的美好回憶和對離別和相聚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