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趨府上張大夫 / 作者:司空曙 |
重城洞啟肅秋煙,共說羊公在鎮年。
鞞鼓暗驚林葉落,旌旗遙拂雁行偏。
石過橋下書曾受,星降人間夢已傳。
謫吏何能沐風化,空將歌頌拜車前。
|
|
秋日趨府上張大夫解釋: 《秋日趨府上張大夫》是唐代司空曙的一首詩,描繪了秋天早上前往張大夫府上的情景。
詩中的“重城洞啟肅秋煙”暗指城門,描述了城門打開時被秋煙籠罩的景象。接著,“共說羊公在鎮年”,指的是張大夫在這個地方已經鎮守多年,廣有口碑。
詩中進一步描述了府上的喧鬧景象:“鞞鼓暗驚林葉落,旌旗遙拂雁行偏”。鞞是一種古代的樂器,指的是府上的音樂聲。林葉落指的是府內的樹葉在風中落下。而旌旗高高拂過雁行,說明府上迎接的人群絡繹不絕。
然后,“石過橋下書曾受,星降人間夢已傳”描繪了司空曙自己曾經在府上留下詩文,并表現出他的才華和聲望。“石過橋下書曾受”指的是他曾經在府上石橋下寫過詩,被張大夫贊賞。而“星降人間夢已傳”則暗示司空曙以詩為夢,通過他的詩傳達著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兩句“謫吏何能沐風化,空將歌頌拜車前”則是唐代士人常見的自謙之詞。司空曙表示自己只是一個被貶謫的官員,無法在府上的權勢下有所作為,只能以詩歌的方式來表達對張大夫的贊頌。
整首詩通過描繪府上的熱鬧景象、司空曙自己在府上的經歷,并以自謙的語言表達對張大夫的敬意,展現了唐代士人的風度和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