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山月 / 作者:司空曙 |
蒼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積。
野幕冷胡霜,關樓宿邊客。
隴頭秋露暗,磧外寒沙白。
唯有故鄉人,沾裳此聞笛。
|
|
關山月解釋: 《關山月》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司空曙。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蒼茫的天空上,明亮的月亮高懸,夜深的時候,它的光芒如同積雪一般。荒涼的軍營中,寒冷的胡人霜降臨,而守在邊關樓上的客人依然宿在這里。隴頭上的秋露顯得暗淡無光,磧上的寒沙則變得雪白。只有故鄉的人們,聽到這支笛子曲調,才會感到溫暖。
詩意:
《關山月》通過描繪蒼茫月光下的邊關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鄉愁的思念之情。月亮高懸天空,夜晚的寒冷給邊關地區帶來了刺骨的嚴寒。寂靜的關樓上,一個客人宿營在這里,給他帶來了短暫的溫暖。詩人通過描述隴頭的秋露和磧上的寒沙,反映了邊關地區嚴酷的環境。然而,唯有聽到這支笛子曲調的故鄉人,才能感受到一絲溫暖和安慰,他們與詩人共享著相同的思念之情。
賞析:
《關山月》以蒼茫明月作為開篇,直接將讀者帶入了詩人筆下的邊關世界。明亮的月亮象征著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對邊關地區嚴寒孤寂環境的感慨。詩中的胡人霜、關樓和隴頭秋露,都是表現出邊關地區的嚴寒與荒涼。詩人通過對白晝景色的描繪,以及描述寒冷與荒涼的細節,突出了邊關地區的特殊性。然而,盡管環境惡劣,只有聽到這支笛子曲調的故鄉人,才能在心中感受到一份溫暖和安慰,從而與詩人的思念相通。通過對環境和情感的對比,詩人成功地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詩以蒼茫明月為主題,以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將讀者帶入了詩人獨特而富有感情的世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