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皋橋 / 作者:李紳 |
伯鸞憔悴甘飄寓,非向囂塵隱姓名。
鴻鵠羽毛終有志,素絲琴瑟自諧聲。
故橋秋月無家照,古井寒泉見底清。
猶有馀風未磨滅,至今鄉里重和鳴。
|
|
皋橋解釋: 《皋橋》是唐代詩人李紳創作的一首詩,描述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鄉土情懷的表達。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伯鸞憔悴甘飄寓,
非向囂塵隱姓名。
鴻鵠羽毛終有志,
素絲琴瑟自諧聲。
故橋秋月無家照,
古井寒泉見底清。
猶有馀風未磨滅,
至今鄉里重和鳴。
詩人自稱是伯鸞,意指自己在世俗中顛沛流離的經歷,化作了憔悴的形象,甘心漂泊寄居異鄉。他并不想在囂塵的宣揚中暴露自己的真實姓名。他將自己比作飛鳥鴻鵠,雖然羽毛尚未展翅,但內心中依然懷有崇高的志向。他用素絲琴瑟自諧和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內心與外界和諧共鳴的愿望。
詩中描述了一個古老的橋梁,秋夜的月光無法照亮它。古井中的寒泉清澈見底,這些景象充滿了歲月的滄桑之感。最后兩句表達了風依然吹拂鄉里的情景,樂聲遠遠傳來,讓他想起了家鄉的溫暖和重要性。
這首詩詞流露出詩人在流浪和孤獨中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故土的眷戀。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對鄉土的思念,表達了一種對自由和心靈歸屬的追求,以及對傳統文化和人際關系的關懷。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和家鄉情感的抒發,反映了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對真實自我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