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頂 / 作者:李紳 |
欲向仙峰煉九丹,獨瞻華頂禮仙壇。
石標琪樹凌空碧,水掛銀河映月寒。
天外鶴聲隨絳節(jié),洞中云氣隱瑯玕.
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jīng)想羽翰。
|
|
華頂解釋: 《華頂》是唐代李紳寫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詩人欲修仙、向天尖煉丹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向往仙境的心情。
詩中描述了詩人瞻仰華頂,禮拜仙壇的情景。華頂是指仙山的巔峰,象征著仙境的極致,詩人希望通過修煉前往這個仙境。詩中描寫的石標琪樹高聳入云,凌空而立,樹的上部碧綠一片,仿佛碧玉般;水中掛著銀河,映射出寒冷的月色。這些景物呈現(xiàn)了山水之美,也烘托出仙境中幽靜而神秘的氛圍。
詩中還描寫了詩人聽到仙鶴的叫聲,伴隨著絳節(jié)(古代兒童佩帶的丹衣)。這里的絳節(jié)也是仙境中的一種神秘物品,令人聯(lián)想到仙境中的奇妙景象。洞中的云氣也隱約出現(xiàn),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尚未能到達仙境,但仍意猶未盡,內(nèi)心渴望修煉成仙。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jīng)想羽翰。詩人渴望能夠有機會拜師學藝,修煉成仙。
通過描繪華頂、仙境的美景,以及詩人內(nèi)心的渴望,詩《華頂》表現(xiàn)了詩人對修仙之道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山水景色和仙境的描繪,與人的塵世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仙境的神秘和超越塵世的美好。同時,詩人對于修仙的向往也帶有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表達了對追求卓越、超越常人的渴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