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舉所職稱霍…去郡三載 / 作者:李紳 |
匪將履尾求兢惕,那效探雛所患爭。
當路絕群嘗誡暴,為貓驅獮亦先迎。
每推至化宣余力,豈用潛機害爾生。
休逐豺狼止貪戾,好為仁獸答皇明。
|
|
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舉所職稱霍…去郡三載解釋: 這首詩詞是李紳的《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舉所職稱霍…去郡三載》,屬于唐代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回憶起在壽春廢虎坑時,我于二月來到郡城,官員們稱我為霍先生……離開郡城已有三年。
詩意:
這首詩詞是李紳寫于他離開壽春廢虎坑之后,回憶起自己在郡城的經歷。詩中表達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對自身的思考,同時也包含了一些關于道德和行為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傳體的形式,描述了李紳在郡城的一些經歷和感悟。首先,詩中提到了李紳在郡城為官時的態度。他說自己不會貪圖功名,而是謹慎小心地行事,避免犯錯誤。他不效仿那些只顧追求短暫權勢的人,而是像雕雛一樣關心未來的發展。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李紳面臨的困境和他對待這些困境的態度。他說當道路被封鎖時,他不屈服于群體的壓力,而是堅守自己的原則。他不畏懼豺狼,而是像貓驅趕獮一樣迎頭而上。這里的豺狼和獮分別指那些兇狠殘暴的人和邪惡的勢力,而李紳則以善良和正直的品質來抵御它們。
最后,詩中表達了李紳對自己的期望和對道德的追求。他說自己不追求暗地里的權謀,而是努力將自己的力量用于正道。他呼吁停止追逐貪婪和邪惡,而應該像仁獸一樣回應皇帝的明令。這里的仁獸指的是具有仁愛之心的動物,表達了李紳對道德和仁愛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李紳在郡城的經歷和思考,展現了他的品格和對道德的追求。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性和行為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他對自身和社會的期望。整首詩詞通過對比善惡、正邪,呼喚道德和仁愛的力量,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社會的向往和對于正確行為的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