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三首 / 作者:杜甫 |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
故園當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窺楚水清。
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
必驗升沉體,如知進退情。
不違銀漢落,亦伴玉繩橫。
萬里瞿塘峽,春來六上弦。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
|
月三首解釋:
《月三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暴雨傾瀉下巫山,天河在這夜晚流淌得格外清新。
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如果沒有青嶂山上的明亮月光,會使人憂愁得如同殺死白發蒼蒼的老人一般。
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
魍魎(指妖魔鬼怪)在濃密的樹林中移動,蟾蜍在月光下躍動。
故園當北斗,直指照西秦。
故鄉正位于北斗星的方向,直指著照耀著西秦地區的明月。
并照巫山出,新窺楚水清。
同時照耀著巫山,新的月光透過它的光輝,看得更加清晰。
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
困于異鄉的人在孤寂中看到這明亮的月光,已經經歷了二十四個月的變遷。
必驗升沉體,如知進退情。
必然要經歷月亮的升起和降落,就像了解人生的進退和情感。
不違銀漢落,亦伴玉繩橫。
月亮不會背離銀河的軌跡,同時伴隨著玉帶(指銀河)的橫亙。
萬里瞿塘峽,春來六上弦。
萬里長江瞿塘峽,春天到來時月亮六分之一的時候。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
時常打開黑暗的房間,歷史重現在青天之上。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清風和衣袖相合,寂靜高懸淚水的臉頰。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南方飛來一只烏鵲,在深夜中落在江邊。
這首詩通過描繪巫山雨夜的景象,以及描述月亮在夜空中的變化,展現了詩人對故鄉和自然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以表達作者內心的愁苦和孤獨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與自然的交流和共鳴,體現了杜甫詩歌的深情和豪放的風格。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展示了杜甫獨特的詩意和情感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