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端上人游天臺 / 作者:施肩吾 |
師今欲向天臺去,來說天臺意最真。
溪過石橋為險處,路逢毛褐是真人。
云邊望字鐘聲遠,雪里尋僧腳跡新。
只可且論經夏別,莫教琪樹兩回春。
|
|
送端上人游天臺解釋: 《送端上人游天臺》是唐代文學家施肩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師今欲向天臺去,
來說天臺意最真。
溪過石橋為險處,
路逢毛褐是真人。
云邊望字鐘聲遠,
雪里尋僧腳跡新。
只可且論經夏別,
莫教琪樹兩回春。
詩意:
這首詩詞是施肩吾送別端上人去天臺游覽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端上人修行追求真理的決心和祝福之情。天臺被認為是佛教禪宗的重要道場,端上人前往天臺尋求心靈的升華和真理的領悟。詩人贊美天臺的境界最為真實,溪流經過石橋處是最具險境的地方,路上遇到的毛褐衣著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詩人還描述了天臺上的景色,遠處山間飄蕩的鐘聲和雪地上留下的僧人腳印,都是對真理追求者的印證。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端上人的離別之情,希望他可以修持經夏,不要讓琪樹經歷兩個春天的花開花落。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端上人前往天臺的旅程和對真理追求者的贊美。通過對景色和人物的描寫,詩人展現了自然與修行的融合,以及真理的寶貴和追求的艱辛。溪水流過石橋、毛褐衣著的人,以及遠處鐘聲和雪地上的腳印,都成為詩人表達真理存在之處的象征。最后兩句寄托了詩人對端上人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能夠堅守修行,追求真理,不要辜負時光。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意象豐富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真理追求者的敬意和對修行道路的理解。通過景物描寫和對真實與虛幻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內心升華和真理追求的渴望。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詩人對天臺的敬仰之情,也傳達了對修行者的祝福和鼓勵,具有一定的感人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