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源詞二首 / 作者:施肩吾 |
夭夭花里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
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
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
|
桃源詞二首解釋: 《桃源詞二首》是唐代詩人施肩吾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夭夭花里千家住,
總為當時隱暴秦。
歸去不論無舊識,
子孫今亦是他人。
中文譯文:
美麗的花叢里住著千家,
都是為了當年躲避暴秦。
歸去之后不論舊友是否存在,
子孫如今也成了他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理想化的桃源世界。詩中的花叢里居住著許多家庭,他們都是為了逃避秦朝的殘暴統治而來到這里的。然而,詩人也提醒我們,歸去之后,舊日的友誼可能已經消失,子孫后代也變得與自己陌生。
賞析:
《桃源詞二首》以簡練的語言表達出對桃源世界的向往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人通過描繪花叢中居住的家庭,刻畫出一個和諧、安寧的理想社會。然而,詩人也通過表達歸去之后的無舊識和子孫成他人的境況,暗示了桃源世界的理想并不現實,社會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是復雜而多變的。整首詩以簡約的文字傳遞了對人性、社會現實和人際關系的思考,給人以深思。
第二首:
秦世老翁歸漢世,
還同白鶴返遼城。
縱令記得山川路,
莫問當時州縣名。
中文譯文:
秦時的老人回到漢朝,
與白鶴一起返回遼城。
即使記得山川的路,
也不要問當時的州縣名。
詩意:
這首詩詞再次描述了一個理想的桃源世界。老人離開秦朝回到了漢朝,與一只白鶴一起返回遼城。詩人告誡我們,即使記得山川的路,也不必過分糾結于過去的地方名稱。
賞析:
《桃源詞二首》的第二首繼續描繪了桃源世界中的情景。詩人通過描述老人離開秦朝回到漢朝,并與白鶴一起返回遼城,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返璞歸真的向往。詩人同時也提醒讀者,不要被過去的地名束縛,重要的是記住山川的路,意味著要珍惜自然環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于理想社會和自然的熱愛,給人以平和、寧靜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