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社竇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 作者:李益 |
旦隨三鳥去,羽節凌霞光。
暮與雙鳧宿,云車下紫陽。
天壇臨月近,洞水出山長。
海嶠年年別,丘陵徒自傷。
|
|
長社竇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解釋: 《長社竇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描寫送別一位道士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動亂和個人遭遇的憂慮。
詩中的“長社”指的是長社竇明府的府宅,詩人在這里送別了來訪的王屋道士常究子。詩人早上跟隨三只鳥飛走,羽毛飄動,鏡照出霞光。晚上與兩只鳧鳥共宿,云車停在了紫陽山下。他還描述了天壇臨近月亮的景象,洞里的水從山上流淌。最后,詩人表示對長社竇明府的離別感到悲傷,他感嘆海外人家每年都要分別,而丘陵之間只有自己憂傷。
這首詩的譯文為:
早晨三只鳥帶我遠去,
羽翼在霞光中飛翔。
晚上與兩只鳧宿落,
云車停在紫陽山下。
天壇臨近明月亮,
洞里的水自山中流淌。
海上的家園年年別離,
我留在丘陵中自傷。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動蕩不安和個人遭遇徒勞的擔憂。詩人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來表達這種憂傷,其中早晨的離別象征著逃離現實的欲望,晚上的寄宿與鳧鳥則象征著對安寧與歸宿的向往。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美麗和地理現象的奇妙來烘托情緒,進一步強化了離別的無奈和悲傷。整首詩旋律流暢,意象鮮明,給人一種深情厚意和憂傷的感覺。同時,詩人通過表達自己個人的遭遇和感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個人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