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罷鏡 / 作者:李益 |
手中青銅鏡,照我少年時。
衰颯一如此,清光難復持。
欲令孤月掩,從遣半心疑。
縱使逢人見,猶勝自見悲。
|
|
罷鏡解釋: 詩詞:《罷鏡》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手中青銅鏡,照我少年時。
衰颯一如此,清光難復持。
欲令孤月掩,從遣半心疑。
縱使逢人見,猶勝自見悲。
中文譯文:
手中拿著一面青銅鏡,照照我的少年時光。
歲月的荏苒使我變得衰老,清澈的光芒難以再次擁有。
希望讓孤寂的月亮來掩蓋,以此排除心中的疑慮。
即使與他人相見,也勝過我自己見到的悲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李益的作品,通過描繪一個人面對鏡子中自己的形象,表達了歲月易逝、青春易逝的主題,并表現出對光陰流逝的感慨和對自身衰老的悲傷。
詩的前兩句寫道:“手中青銅鏡,照我少年時。”詩人手持青銅鏡,借鏡中的映像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模樣,表達了對青春美好時光的懷念。
接下來的兩句“衰颯一如此,清光難復持。”表達了歲月的無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不可避免地會變老,青春的光芒也難以再次重現。
接著的兩句“欲令孤月掩,從遣半心疑。”意味著詩人希望用孤寂的月亮來掩蓋自己的衰老,以此來排除內心的疑慮。這里的“半心疑”可以理解為對自身變老所帶來的困惑和不安。
最后兩句“縱使逢人見,猶勝自見悲。”表達了詩人寧愿與他人見面,也不愿再看到自己衰老的形象,因為他認為與他人見面所帶來的痛苦還不如自己見到的悲傷。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思考和感嘆,抒發了詩人對年少時光無法復返的遺憾和對時光流轉的無奈。這種對時光的思考和對自身衰老的感慨,使得這首詩具有廣泛的共鳴力,引起人們對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