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朔方還與鄭式瞻崔稱鄭子周岑贊同會法云寺三門避暑 / 作者:李益 |
予本疏放士,朅來非外矯。
誤落邊塵中,愛山見山少。
始投清涼宇,門值煙岫表。
參差互明滅,彩翠竟昏曉。
泠泠遠風(fēng)來,過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彥,襟曠去煩擾。
游川出潛魚,息陰倦飛鳥。
徇物不可窮,唯于此心了。
|
|
自朔方還與鄭式瞻崔稱鄭子周岑贊同會法云寺三門避暑解釋: 《自朔方還與鄭式瞻崔稱鄭子周岑贊同會法云寺三門避暑》是唐代李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自朔方還與鄭式瞻崔稱,
自從離開朔方返回,與鄭式瞻、崔稱相聚,
鄭子周岑贊同會法云寺三門避暑。
鄭子周岑贊同我的想法,我們一起來到法云寺的三門避暑。
予本疏放士,朅來非外矯。
我本是一個放蕩不羈的士人,從很早開始并非為了迎合外界。
誤落邊塵中,愛山見山少。
我曾經(jīng)誤入塵世之中,因此對山水的熱愛減少了。
始投清涼宇,門值煙岫表。
后來來到這清涼的廬宇,門前是蒸騰的云霧和高聳的山峰。
參差互明滅,彩翠竟昏曉。
山峰參差不齊地出現(xiàn)和消失,絢爛的顏色和翠綠漸漸昏暗。
泠泠遠風(fēng)來,過此群木杪。
清涼的微風(fēng)遠遠地吹來,經(jīng)過這片茂密的樹木的頂端。
英英二三彥,襟曠去煩擾。
這些杰出的文人墨客,心胸豁達,遠離煩惱困擾。
游川出潛魚,息陰倦飛鳥。
沿著山川游玩,水中的魚兒穿梭,樹陰下的飛鳥休憩。
徇物不可窮,唯于此心了。
追求物質(zhì)是無窮無盡的,唯有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滿足。
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李益在法云寺避暑的心境和感受。他以自己放浪不羈的身份來到法云寺,遠離了塵世的紛擾。在這里,他欣賞著山水之美,感受著清涼的微風(fēng),與志同道合的文人交流,體驗著寧靜和平和。詩中透露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物質(zhì)追求的冷漠,強調(diào)了內(nèi)心的寧靜和滿足的重要性。整首詩以優(yōu)美的描寫和深邃的哲理,表達了李益在法云寺避暑時的愉悅和心靈的凈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