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馬嵬二首(第二首一作李遠詩) / 作者:李益 |
路至墻垣問樵者,顧予云是太真宮。
太真血染馬蹄盡,朱閣影隨天際空。
丹壑不聞歌吹夜,玉階唯有薜蘿風。
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
金甲銀旌盡已回,蒼茫羅袖隔風埃。
濃香猶自隨鸞輅,恨魄無由離馬嵬。
南內(nèi)真人悲帳殿,東溟方士問蓬萊。
唯留坡畔彎環(huán)月,時送殘輝入夜臺。
|
|
過馬嵬二首(第二首一作李遠詩)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路過馬嵬山的時候,我問樵夫,那是不是太真宮。太真的鮮血染滿了馬蹄,朱閣的影子伴隨著天空。丹壑中聽不到歌曲與舞蹈的聲音,只有玉階上飄著薜蘿的風。人們再也不重視霓裳曲了,曾經(jīng)引起戰(zhàn)爭的就是這個地方。金甲銀旌已經(jīng)離開,蒼茫中羅袖隔絕了風塵。濃香依舊跟隨著神仙的轎車,我無法離開馬嵬山而心存遺憾。宮中真人悲傷地在帳殿里,東溟的仙人問起了蓬萊山。只有坡畔的彎月留了下來,時不時地將殘余的光芒送入夜晚的臺階。
這首詩表達了李益對歷史的回憶和洞察力。他提及了太真宮的遺跡,描繪了宮殿的殘破景象,暗示了戰(zhàn)亂和衰敗的景象。他還描述了馬嵬山的美景和宮廷的壯麗,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遺憾。詩中還融入了一些神話和魔幻元素,增添了詩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整首詩富有意境和情感,給人以深思和想象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