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次荊江 / 作者:戎昱 |
孤舟大江水,水涉無昏曙。
雨暗迷津時,云生望鄉處。
漁翁閑自樂,樵客紛多慮。
秋色湖上山,歸心日邊樹。
徒稱竹箭美,未得楓林趣。
向夕垂釣還,吾從落潮去。
|
|
晚次荊江解釋: 詩詞中文譯文:
孤舟在大江上,
船行在水中,看不見曙光。
雨天迷失方向,
云彩涌起,望見故鄉。
漁夫自得其樂,
樵夫紛繁憂慮。
秋天色彩在湖上的山巒,
歸心在日落的樹林。
只是說箭竹美麗,
卻沒有體驗楓林的趣味。
傍晚收釣具,
我隨著落潮離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暮色時航行在荊江上的景象。詩人的孤舟在大江上行駛,水面上漆黑一片,看不到天亮的跡象。雨水模糊了航線,詩人迷失了方向。然而,他看到了漫天烏云中冉冉升起的故鄉景象,喚起了他對家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詩中出現了漁夫和樵夫,形成了與詩人形成鮮明對比的形象。漁夫在自己的船上,自得其樂,輕松自在;而樵夫則有許多牽掛和憂慮,忙碌而煩惱。這種對比暗示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繁忙、困擾的躲避。
詩人在詩中也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湖上的山巒和落日下的樹林交相輝映。秋天是詩人思鄉的季節,而景色也增強了詩人的歸心之情。
詩的最后兩句呼應了開頭兩句,以“箭竹美麗”和“楓林趣”作為對比。詩人認為,他只是說箭竹美麗,卻沒有親身體驗楓林的趣味。這既是對自己狀態的反思,也是對于生活、自然的細膩觀察。
整首詩以孤舟行駛在荊江上的景象為線索,通過描繪景色和人物的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以及對自由、自在的追求。詩人以簡潔的文字,展示了對自然、生活的細膩觀察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