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城早秋 / 作者:戎昱 |
遠客驚秋早,江天夜露新。
滿庭惟有月,空館更何人。
卜命知身賤,傷寒舞劍頻。
猿啼曾下淚,可是為憂貧。
|
|
桂城早秋解釋: 《桂城早秋》是唐代詩人戎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在早秋的桂城感受到的孤獨和憂愁。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遠客驚秋早,
江天夜露新。
滿庭惟有月,
空館更何人。
卜命知身賤,
傷寒舞劍頻。
猿啼曾下淚,
可是為憂貧。
詩詞表達了遠客在早秋的早晨中感到的不安和迷茫。第一句中的“遠客驚秋早”,表達了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因孤獨而感到驚慌。接下來的“江天夜露新”,暗示了大自然中秋夜的新鮮和清涼,與遠客的孤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二句“滿庭惟有月,空館更何人”表現(xiàn)了詩中景象的孤寂。滿庭之中只有明亮的月光,空蕩蕩的館舍更是沒有人物。這種荒涼的情景與游子的孤單心境相呼應(yīng),增強了詩詞的孤寂主題。
第三句“卜命知身賤,傷寒舞劍頻”揭示了游子的身份和困境。卜命意味著游子所居住的社會地位低下,傷寒舞劍則指的是游子為生計而頻繁表演的戲劇。這些描寫突出了游子貧困和艱苦的生活狀況。
最后一句“猿啼曾下淚,可是為憂貧”,則表達了游子內(nèi)心的憂愁之情。猿啼的淚水象征著游子內(nèi)心的痛苦和無助,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貧窮。
整體上,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桂城早秋感到孤獨和憂愁的遠客的心境。通過對大自然景象和游子身份的描繪,詩詞傳達了一種寂寞與困苦的情感,令讀者感受到了游子的孤獨和內(nèi)心的痛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