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日 / 作者:戎昱 |
憶昔千秋節,歡娛萬國同。
今來六親遠,此日一悲風。
年少逢胡亂,時平似夢中。
梨園幾人在,應是涕無窮。
|
|
八月十五日解釋: 《八月十五日》是唐代詩人戎昱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憶昔千秋節,歡娛萬國同。
記得往昔的千秋佳節,歡樂喜慶遍及萬國同慶。
今來六親遠,此日一悲風。
但今時的親人都遠在他鄉,這個日子卻帶來一陣悲傷的風情。
年少逢胡亂,時平似夢中。
年少時遇到戰亂,時光安寧如同夢境。
梨園幾人在,應是涕無窮。
曾經的梨園之中,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跡,想必都流下了不盡的淚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八月十五日這個節日里的復雜情感。詩人首先回憶了往昔的千秋佳節,人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一片歡騰之象。然而,現在的時光里,親人都遠在他鄉,這個節日卻帶來了深深的悲傷。詩人回顧年少時經歷的戰亂,認為那段時光如同一場夢境,而現在的時光則相對平靜。然而,他提到了“梨園”,暗示了曾經的藝術家、戲曲人物,其中有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不再在人世,而這其中的不舍和悲傷也隨之涌上心頭。
賞析:
這首詩以深沉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在節日中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不同時期的景象,詩人展現了歲月變遷和生活變化對人心的影響。詩人的感受在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以抒發內心的情感。悲與樂、過去與現在的對比,構成了詩歌的主要情感線索。這種對比使得詩歌更加豐富,展現了人生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同時,詩人巧妙地使用了“梨園”這一象征,使詩歌中的情感更加深遠和引人思索。
總之,這首《八月十五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家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比展現了時光流轉中的變遷和情感的復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