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縣 / 作者:宋之問 |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遠盼。
漸見江勢闊,行嗟水流漫。
赤岸雜云霞,綠竹緣溪澗。
向背群山轉,應接良景晏。
沓障連夜猿,平沙覆陽雁。
紛吾望闕客,歸橈速已慣。
中道方溯洄,遲念自茲撰。
賴欣衡陽美,持以蠲憂患。
|
|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縣解釋: 詩詞中文譯文:
從湘江源頭到湖南潭州衡山縣
浮湘河水迅猛,停船浦口凝遠望。
漸漸看到江勢廣闊,行路感嘆水流漫長。
赤色岸邊云霞交錯,綠竹蔓延溪澗之畔。
往來群山不斷轉換,相接的景色美麗而寧靜。
沿途隔著密密的林叢,夜晚里回蕩著猿猴的叫聲。
平靜的水面上覆蓋著陽光,飛翔的雁群在沙地上成群結隊。
我心中不斷盼望著接待人才,渴望著返航的速度。
在途中忽然想起船只會逆水而行,感到遲疑,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感謝沿途衡陽美景的陪伴,借此減輕了憂愁和煩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旅途中的風景和心情變化,表達了詩人宋之問對家鄉湖南華夏大地的深厚情感。他從湘江出發,一路領略著湖南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風情,表達了對湖南美麗山川和優美環境的贊美之情。詩中以自然景色的描繪來表現詩人的情緒變化,通過描寫湘江的奔流、江水的漫長、岸邊的云霞和竹林的蔓延等,展現了詩人對湖南風光的熱愛和向往。同時,詩人還抒發了歸程的憂愁和期待。他希望衡陽美景能夠安撫他的煩憂和焦慮,為他帶來寧靜和歡樂。整首詩言簡意賅,以景寫情,情感真摯而傳神。通過景物描寫和感嘆之情,展現了詩人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對家鄉的深情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