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詩) / 作者:宋之問 |
巫山峰十二,環合象昭回。
俯聽琵琶峽,平看云雨臺。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邊來。
何忍猿啼夜,荊王枕席開。
|
|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詩)解釋: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詩)》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為宋之問。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巫山峰十二,環合象昭回。
俯聽琵琶峽,平看云雨臺。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邊來。
何忍猿啼夜,荊王枕席開。
中文譯文:
巫山有十二座山峰,環繞著象昭回。低頭聽琵琶峽,平視云雨臺。古老的木筏從天外墜落,瀑布水流從日邊而來。荊王悠然而睡,卻難忍猿猴在夜間的啼叫。
詩意:
《巫山高》描繪了唐代著名的巫山風景,以及荊王在巫山中的宴會情景。詩中通過巫山峰、琵琶峽、云雨臺和瀑布等景觀構建出山水之美,展現了巫山的壯麗景色。同時,荊王作為君主,他在巫山的座位上享受宴會,卻忍不住被猿猴夜間的啼叫所打擾。這暗示了盡管在美景中盡享快樂,卻也難以完全避免煩惱和困擾。
賞析:
這首詩詞以巫山的山水為題材,通過描繪巫山的景致和描寫荊王的情景,傳達出作者對自然景觀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巫山被描繪得崇高而壯麗,象征了壯麗的自然景觀,而荊王則代表了塵世中的君主權力。通過山與人的對應,詩中展現出宏偉的宇宙景象和人的微小與渺小之間的關系。
詩人以平實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巫山的景色,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同時,他在最后兩句中通過荊王的情景,映射了人生的無奈和煩惱。人在美景中享受歡愉,卻也無法逃避一些無法掌控的因素。這種情感的交織使得詩歌更加豐富和深入。
整首詩詞寫景凝練,思想深刻,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作品更具藝術感和意境。通過唐代的巫山和荊王的相互映襯,詩人表達了對人事無常的思考,展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這首詩詞在流傳后被廣為引用,成為了流行的口頭表達和詩意交流的素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