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 作者:宋之問 |
六飛回玉輦,雙樹謁金仙。
瑞鳥呈書字,神龍吐浴泉。
凈心遙證果,睿想獨超禪。
塔涌香花地,山圍日月天。
梵音迎漏徹,空樂倚云懸。
今日登仁壽,長看法鏡圓。
|
|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解釋: 中文譯文:《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六只飛回玉輦,雙棵樹謁見金仙。
祥鳥將字呈送,神龍吐出泉水。
凈心遠離妄念,聰慧超脫塵緣。
寶塔升起花香處,山巒環繞太陽月亮。
梵音迎接漏流聲,天空中空樂懸懸。
今日我登上仁壽山,久久凝視法鏡完美。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臨了仁壽山的情景,感嘆佛法的廣闊與智慧的超越。詩中以飛鳥歸來、祥龍吐水等形象來象征著吉祥、靈性和神圣。描述了山巒起伏,塔廟高聳;梵音悠長,空靈而引人入定。詩意旨在表達對佛法的欽佩之情,以及對禪宗修行的追求和敬仰。
賞析:宋之問是唐代的文學家、杜牧的弟子,以其詩才出眾而著名。這首《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是一首描寫佛教勝地仁壽山的詩。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象征意象,如六只飛鳥代表六根,雙棵樹代表雙修,祥龍代表智慧,塔廟代表佛國,梵音代表清凈等。整首詩給人一種宏偉、祥和的感覺,展現了作者對佛法的虔誠和對超脫塵俗的追求。詩句簡潔明快,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心靈的寧靜與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