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藤州 / 作者:宋之問 |
朝夕苦遄征,孤魂長自驚。
泛舟依雁渚,投館聽猿鳴。
石發緣溪蔓,林衣掃地輕。
云峰刻不似,苔蘚畫難成。
露裛千花氣,泉和萬籟聲。
攀幽紅處歇,躋險綠中行。
戀切芝蘭砌,悲纏松柏塋。
丹心江北死,白發嶺南生。
魑魅天邊國,窮愁海上城。
勞歌意無限,今日為誰明。
|
|
發藤州解釋: 《發藤州》是唐代詩人宋之問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表達了詩人艱苦奔波、心靈孤寂的心情,描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和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早晚辛苦奔波,孤魂常自驚。劃船泊在雁渚,寄宿聽猿鳴。瀑布從溪邊垂下,林中的衣裳像輕簾掃地。云峰的壁上刻不似,蘚苔的圖畫難以表現。露水滋潤千花的芬芳,泉水與萬籟聲和諧交融。攀登在幽紅的地方歇息,攀越在險峻的綠色中前行。深深地懷念芝蘭芬芳的墓地,悲傷纏繞著松柏的梁柱。忠實的心情在江北駐足,白發在嶺南重生。心魔像魑魅一樣在天邊的國度,窮困與憂愁如同海上的城池。勞動之歌意義無限,今天給誰照亮明天。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個人情感,展示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追問。詩詞中的自然景物描繪了壯麗的山水風景,瀑布流水、云峰蘚苔、露水泉聲等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的美好。而詩人自身的心情則通過對孤獨、困苦和憂愁的描述,表達了對命運的不解和對未來的期待。
詩詞中的"發藤州"指的是壯美的自然風光,也可以理解為追求理想的心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思考,反映了個人對困境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渴望。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展示了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打動了讀者的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