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禹穴回出若邪 / 作者:宋之問 |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著書聞太史,煉藥有仙翁。
鶴往籠猶掛,龍飛劍已空。
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
水低寒云白,山邊墜葉紅。
歸舟何慮晚,日暮使樵風。
|
|
游禹穴回出若邪解釋: 中文譯文: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著書聞太史,煉藥有仙翁。
鶴往籠猶掛,龍飛劍已空。
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
水低寒云白,山邊墜葉紅。
歸舟何慮晚,日暮使樵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作品,描述了作者游歷禹穴和邪溪的情景,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仙境傳說的向往。
首先,禹穴是指傳說中偉大的治水圣君禹的墓所,通過“禹穴今朝到”,詩人幻想自己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禹穴的歷史和神秘的氣息。接著,詩人轉向邪溪,用“邪溪此路通”形容邪溪若是通向了仙境。
然后,詩中提到“著書聞太史,煉藥有仙翁”,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仙境傳說的向往,將古人的智慧和仙境的神秘相結合。鶴往籠猶掛,龍飛劍已空,指的是神話中的仙鶴和仙劍,強調其飄渺不實的存在。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山水景色。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形容了湖邊的石頭如帆船一樣飄搖,天空的云朵倒映在湖面上,營造了寧靜祥和的氛圍。
水低寒云白,山邊墜葉紅,運用了對比描寫,冷冽的水面與白色的云朵相映成趣,山邊的紅葉悄然墜落,寓意秋天的來臨。
最后兩句“歸舟何慮晚,日暮使樵風”,在詩的結尾,表達了詩人無畏遲歸之意,使樵夫乘著夜風送我回家,借以表達詩人和大自然的融合和共生關系。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通過對禹穴和邪溪的幻想和對仙境神話的描繪,表達了對古人智慧和仙境傳說的向往,并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繪,營造出寧靜祥和的氣氛,賦予詩歌更為豐富的意象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