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函谷關 / 作者:宋之問 |
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
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
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
|
|
過函谷關解釋: 《過函谷關》是唐代詩人宋之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
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
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即戰國時期。在歷經二百四十年的紛亂之后,六國之間的軍隊聯合起來,但七個強大的勢力還沒有分出勝負。詩人回顧了當時的歷史事件,包括從成為拒絕秦帝的君主,以及蘇秦和張儀為國家前途努力制定政策。然而,詩人指出,即使是在這個紛亂的時期,有的將領貪功冒進,而不是注重德行。
賞析:
《過函谷關》以簡潔明了的章法描述了戰國時期的歷史場景,展示了時代的動蕩與紛爭。通過對歷史的回顧,詩人傳遞出了一種深刻的悲憫情懷,對于動蕩不安的時局產生了深深的憂慮之情。
詩詞的第一句“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暗示了一個長時間的紛亂時期,這是一個世紀之久的亂世,海內萬民無不被波及。接下來的兩句則點明了六國的聯合,七雄的掙扎,形成了整個時代的特點。
第三句和第四句回顧了當時的歷史事件。成王是唐朝的第一個君主,他在面對秦帝的進攻時選擇拒絕,成為了拒絕秦帝的代表。蘇秦和張儀則是兩位重要的政治家,他們為六國的前途制定了政策方略。這兩句內容詳略得當,以簡明的形式介紹了幾位關鍵人物和他們的作用。
最后兩句則針對將領們的行為進行了質疑。詩人以“雞鳴將狗盜”形象地描摹了某些將領的貪功冒進之行。他們不注重德行,只關注戰功,忽視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之道。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了戰國時期的動蕩與紛爭。通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回顧,詩人表達了對亂世的憂慮,以及對個別將領貪功冒進行為的批評。該詩詞具有濃厚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展示了作者對戰爭與權謀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