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 / 作者:杜甫 |
自汝到荊府,書來數喚吾。
頌椒添諷詠,禁火卜歡娛。
舟楫因人動,形骸用杖扶。
天旋夔子國,春近岳陽湖。
發日排南喜,傷神散北吁。
飛鳴還接翅,行序密銜蘆。
俗薄江山好,時危草木蘇。
馮唐雖晚達,終覬在皇都。
|
|
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解釋:
《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收到贈書的喜悅,并展示了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詩中以自己的旅途為背景,杜甫從讀到書所感受到的歡喜入手,寫出了對樂觀心態和熱愛生活的追求。詩中表達了對個人命運和社會環境的關懷,以及對時局的憂慮與期望。
整首詩篇風格淳樸自然、節奏韻律流暢,同時也體現了杜甫的情感與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詩人表達了對社會風云變幻的思考與憂慮,以及對個人命運的堅持與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自從你離開我來到荊府后,書信一直不斷地喚醒我。對讀書的頌揚使我更加用心地學習,禁忌煙火,要作喜悅的卜筮。舟楫行駛因為有了你的動力,我的疲憊身軀依靠著拐杖前行。我的目光延伸到了夔子國,春天即將來到岳陽湖。初春的陽光讓我愉悅,惋惜的是我心神紊亂而不能夠安心。飛鳴的鳥兒仿佛在喚我繼續前行,我帶著密密麻麻的思緒踏上蘆葦之路。雖然世俗的風氣浮躁,但江山依然美麗,歷經艱難依舊能夠有蘇醒的跡象。馮唐雖然晚來荊州,但最終還是進入了皇都得以圓夢。
詩意和賞析:《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運用了自然景觀與個人情感的結合,表達了杜甫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的期望。詩人在旅途中收到了友人的贈書,這使他感到十分高興,同時也引發了他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他對讀書的重要性和對煩惱的逃避感到深有認同,并以此激發了自己的追求。
詩人通過描繪自然風景,將自己的感受與社會狀況相結合,展示了對社會現象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追求。他關注社會的風氣浮躁和時局的動蕩,但他對江山的美麗和蘆葦的蘇醒保持了希望。詩人對于自己的經歷和對社會的思考,以及對未來的期望,都融入了這首詩中,體現了他對人生和社會的熱愛與追求。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的結合,表達了杜甫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與追求。他在思考人生的同時,也描繪了自然的美麗和社會的困境,體現了他對個人命運和社會狀況的關切與期望。這首詩篇節奏韻律流暢,情感真摯,表達了杜甫對于樂觀主義和積極人生態度的追求,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個人命運和社會風云的思考與憂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