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 / 作者:韓翃 |
少年結客散黃金,中歲連兵掃綠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漢家諸將盡傾心。
行人去指徐州近,飲馬回看泗水深。
喜見明時鐘太尉,功名一似舊淮陰。
|
|
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解釋: 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
少年結客散黃金,中歲連兵掃綠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漢家諸將盡傾心。
行人去指徐州近,飲馬回看泗水深。
喜見明時鐘太尉,功名一似舊淮陰。
譯文:
少年時結交了一批朋友,分散在各地。中年時,連續參加戰爭,奔波于綠色的森林中。
渤海的國君曾經負傷,漢朝的將領們都傾盡全力保護他。
旅行者離開后指著徐州說離得不遠,回望飲馬時看到泗水湍急。
欣喜地看到明朝的鐘太尉,他的功名就像過去在淮陰一樣輝煌。
詩意:
《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是一首表達友誼和忠誠的詩。詩中通過描寫作者西征的經歷,表達了對友情和忠誠的追求,同時也展現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功名的向往。
作者提到少年時結交的朋友散落在各個地方,表現出了少年時的豪情壯志和廣交朋友的胸懷。中年之后,他開始連續參加戰爭,守護著渤海名王,并為國家盡了自己的力量。這里渤海名王折首的故事是出自史書,表現了渤海王和他的將領們的豪情和忠誠。
詩中的行人指向徐州近,回頭看泗水深,表現了行人的目的地離得不遠,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最后作者喜見明朝的鐘太尉,表示對功名的向往,并將功名的輝煌與過去在淮陰的時光相對比。
通過這首詩,作者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國家的忠誠,同時也展示了對功名的向往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整首詩情感充沛,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經歷和對友情、忠誠、功名和家鄉的思考。同時,通過描繪各種景色和人物形象,增加了詩歌的藝術色彩。
賞析:
這首詩首先以少年時結交朋友、中年連兵掃綠林的經歷為開頭,展示了作者年輕時的豪情和志向。接著描寫了渤海名王受傷和漢家將領的傾心保護,體現了對忠誠和友情的贊美。
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行人離開時指向徐州近和回望泗水深,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最后作者喜見明朝的鐘太尉,將功名一似舊淮陰,表示了對功名的向往并將其與過去的時光相對比。
整首詩言簡意賅,節奏流暢。通過描繪作者的經歷和對友情、忠誠、功名和家鄉的表達,展示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情感。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也增加了詩歌的藝術色彩。整體而言,這首詩充滿了豪情和激情,既表達了作者的野心和向往,又展示了對友情和忠誠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