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調馬 / 作者:韓翃 |
鴛鴦赭白齒新齊,晚日花中散碧蹄。
玉勒斗回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
|
|
看調馬解釋: 《看調馬》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一首詩,描述了一匹美麗的鴛鴦馬在傍晚時分在花叢中奔馳的場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看那鴛鴦顏色齊,蒼白的牙齒明亮。傍晚時分馬蹄綠,踢散花叢碧波濤。玉勒斗轉初飛濺,金鞭揮舞未能嘶。
詩意上,詩人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表達了對美麗事物的追求和對自由狂放的向往。鴛鴦馬象征著珍貴和稀有,其牙齒白如玉,光彩照人。在傍晚時分,馬兒在花叢中奔馳,馬蹄踏散了花叢中的碧波,展現出一種輕快的飛馳感。詩中所提到的玉勒和金鞭,象征著駕馭馬的工具,同時也暗示了馬兒的高貴和善良。然而,盡管金鞭揮舞,馬兒卻始終不嘶聲,表達了馬兒對自由的向往和不愿被束縛的意象。
整個詩歌以簡潔、生動的表達方式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場景,同時蘊含了對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鴛鴦馬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美麗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對現實世界中束縛和牽絆的反思。這首詩詞展示了韓翃獨特的詩意和藝術性,是他在詩歌中對于美與自由追求的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