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僧二首 / 作者:顧況 |
家住義興東舍溪,溪邊莎草雨無泥。
上人一向心入定,春鳥年年空自啼。
出頭皆是新年少,何處能容老病翁。
更把浮榮喻生滅,世間無事不虛空。
|
|
贈僧二首解釋: 贈僧二首
家住義興東舍溪,
溪邊莎草雨無泥。
上人一向心入定,
春鳥年年空自啼。
出頭皆是新年少,
何處能容老病翁。
更把浮榮喻生滅,
世間無事不虛空。
中文譯文:
送給僧人的兩首詩
我家住在義興東邊的舍溪,
溪邊的莎草雨水不泥濘。
你這位上人,一直把心思放在定中,
春天的鳥兒年年徒自啼。
外面的人都是年輕煥發,
哪里容得下老病之翁。
更加說明了浮世的榮華是如何生滅,
世間的事情沒有一樣不是虛幻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顧況寫給僧人的禮贊。詩中通過對家鄉和僧人的描繪,展現了世間的無常和虛幻。作者將自然景物和僧人的思想境界相結合,用淡泊的語言表達出對時光流轉和浮世虛妄的感慨。
在詩中,溪水被寫作"莎草雨無泥",意味著雨水清澈而不沾染世俗的污濁,象征僧人一心追求清凈。而春天的鳥兒的鳴叫卻無人能懂,暗喻僧人的超脫。作者用這些自然景物來隱喻僧人的心境,表達了對僧人生活的贊美和敬佩。
而在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外界的瞻仰和對年老和病痛的感慨。年輕的人們充滿活力和希望,而老年人卻不再符合世俗的價值觀。詩人通過這種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人生的無常和虛幻。最后一句"世間無事不虛空",言簡意賅地表達了"無常"的哲理。整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八句,卻表達了深刻的訊息,是一首充滿禪意和哲思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