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驛樓作 / 作者:馬戴 |
蕪沒叢臺久,清漳廢御溝。
蟬鳴河外樹,人在驛西樓。
云燒天中赤,山當日落秋。
近郊經戰后,處處骨成丘。
|
|
邯鄲驛樓作解釋: 邯鄲驛樓作
蕪沒叢臺久,清漳廢御溝。
蟬鳴河外樹,人在驛西樓。
云燒天中赤,山當日落秋。
近郊經戰后,處處骨成丘。
譯文:
邯鄲驛樓寫作
雜草已經覆蓋了叢臺好久了,清漳廢棄了守衛皇城的御溝。
蟬在河外的樹上鳴叫,人們在驛站的西樓上。
天空中的云燒得通紅,山巒在秋日落下之時。
近郊經歷了戰爭之后,到處都躺滿了戰爭的殘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邯鄲驛樓的景象,展現了時光流逝的痕跡以及戰爭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破壞。
第一句“蕪沒叢臺久,清漳廢御溝”揭示了邯鄲城的凋敝,叢臺被雜草覆蓋已經好久了,清漳這座守衛皇城的御溝也廢棄了。這里通過描寫城市的廢棄和破敗,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變遷。
接著,詩人描繪了蟬在河外的樹上鳴叫,人們在驛站的西樓上。這里展示了邯鄲驛站的繁忙和人們的忙碌。同時,蟬鳴也讓人感受到了夏日的酷熱。
“云燒天中赤,山當日落秋”描繪了天空中的云呈現火燒一般的紅色,山巒在秋日落下之時。這里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傳達了時光的流動和變化。
最后兩句“近郊經戰后,處處骨成丘”,詩人表達了邯鄲驛站所處的郊區經歷了戰亂,到處都是陣亡戰士的尸骨成丘。這里給人一種殘酷和悲壯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戰爭對城市和人民的毀滅。
整首詩以敘事手法描繪了邯鄲驛樓的景象和變遷,通過城市的廢棄、自然景象的描繪以及戰爭的殘酷來表達對時光和歷史的思考。詩中的景色交融,意境凄涼,給人一種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