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李常侍嶧二首 / 作者:杜甫 |
一代風流盡,修文地下深。
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短日行梅嶺,寒山落桂林。
長安若個畔,猶想映貂金。
青瑣陪雙入,銅梁阻一辭。
風塵逢我地,江漢哭君時。
次第尋書札,呼兒檢贈詩。
發揮王子表,不愧史臣詞。
|
|
哭李常侍嶧二首解釋:
哭李常侍嶧二首
一代風流盡,修文地下深。
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短日行梅嶺,寒山落桂林。
長安若個畔,猶想映貂金。
青瑣陪雙入,銅梁阻一辭。
風塵逢我地,江漢哭君時。
次第尋書札,呼兒檢贈詩。
發揮王子表,不愧史臣詞。
中文譯文:
哭李常侍嶧二首
一代風流就此消逝,李常侍優雅的風采已成為過去。
他不再珍貴地出現,我將老去失去知音。
白天短暫穿越梅嶺,寒山上滿是飄落的桂花。
長安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依然能想象到映照著貂皮金帶的豪宅。
青瑣(指官署門戶)陪伴雙親入殮,銅梁(指杜甫自己)阻礙著說一句話。
刮風揚塵中,我到了你的葬地,哀悼你的離世。
依次找來你的信札,呼喚著我的兒子給你贈詩。
我竭盡所能地發揮自己的才華,不愧為一名史臣的兒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已故李常侍的挽聯,全詩通過對李常侍去世后的悼念,表達了對友情和人生的思考。李常侍是杜甫的好友和知音,他在詩中形容李常侍是一代風流,修養高深。但是,李常侍去世后,杜甫找不到一個能像他一樣理解自己的人,這種失去知音的感覺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獨,也讓他更加珍惜和懷念他們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詩中的“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思念和世事變遷的無奈。
在詩的后半部分,杜甫用自然景物來映襯和烘托情感,表達了對李常侍的哀痛之情。他描述了白天穿越梅嶺的短暫時光和寒山上滿山的落桂,這些景物仿佛在告訴他人生短暫,風華易逝。長安的美景和昔日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讓他回憶起那段美好的過去。
詩的最后兩句描述了杜甫去吊唁李常侍的情景。他寫自己去找到李常侍的葬地,守靈的青僮們把他拒之門外,不讓他說一句話。雖然風塵揚起,但他還是毅然前往,向已故的友人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并送給他一封信和一首詩。這表現出杜甫濃厚的人情關懷和對友情的堅持。
整首詩表達了杜甫對已逝去的友情的追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對友情的痛惜和對人生的思索。詩中抒發了作者對友誼珍貴性的認識,表現出杜甫對友情的真誠和深沉的情感。這首詩在杜甫的作品中是一首十分感人和哀婉的挽詞,展現了他與李常侍的深厚友誼和對友情的追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