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難 / 作者:杜甫 |
五十頭白翁,南北逃世難。
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萬里內,莫見容身畔。
妻孥復隨我,回首共悲嘆。
故國莽丘墟,鄰里各分散。
歸路從此迷,涕盡湘江岸。
|
|
逃難解釋:
逃難
五十頭白翁,南北逃世難。
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萬里內,莫見容身畔。
妻孥復隨我,回首共悲嘆。
故國莽丘墟,鄰里各分散。
歸路從此迷,涕盡湘江岸。
中文譯文:
五十多歲的老人,南北逃亡艱難。
破爛的衣被覆蓋著消瘦的骨架,流離失所的生活難以溫暖。
已經衰老而身患病,四方的人們都深受苦難。
身處這廣袤的天地之間,找不到一處容身之地。
妻子和孩子也跟隨著我,回首間我們共同悲嘆。
我們的故土已經變成了廢墟,鄰居們都已經四散離散。
返回的道路已經迷失,濕潤的淚水已經流盡在湘江岸邊。
詩意:
《逃難》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杜甫和他的家人在戰亂時期的逃亡生活。詩中的五十頭白翁形象鮮明地表達了老人的辛酸和疲憊,形容他們的生活艱難,并無處藏身。面對戰亂和逃難,家庭的團聚也變得艱難,失去了家園,社區也破碎分散。整首詩充滿了悲憤和無奈之情,展示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困境。
賞析:
杜甫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逃亡者的困境和悲憤之情。通過描繪老人的形象和描述逃亡的辛酸,作者凸顯了戰亂所帶來的破壞和無奈。通過對家庭團聚和故土的失去的描寫,詩中透露出對安定生活和幸福的向往。整首詩以悲切的情感表達了作者杜甫對當時社會動蕩的無奈和對故鄉的眷戀,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