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韓處士歸少室山 / 作者:張喬 |
江外歷千岑,還歸少室吟。
地閑緱嶺月,窗迥洛城砧。
石竇垂寒乳,松枝長別琴。
他年瀑泉下,亦擬置家林。
|
|
送韓處士歸少室山解釋: 送韓處士歸少室山
江外歷千岑,還歸少室吟。
地閑緱嶺月,窗迥洛城砧。
石竇垂寒乳,松枝長別琴。
他年瀑泉下,亦擬置家林。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韓處士歸少室山
遠離江外的山嶺穿越千重,又返回少室山吟詠。
住所鄰近緱嶺山,夜晚窗外傳來洛城上的磨刀石的聲音。
溶洞里水珠垂下冰涼的乳液,扶搖直上的松樹枝構成了離別的音樂。
將來我也打算在瀑布和泉水之下,建造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家,如同一座森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韓處士歸山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韓處士歸山的祝福和對自身的理想的寄托。詩中通過描繪山川景色和自然之美,細膩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歸隱山水生活的向往。
山嶺和少室山的描繪,展示了起伏的山脈和美麗的山水,形成了作者離別時的惋惜和留戀。緱嶺山和洛城砧的描繪,更增添了離別的憂傷氛圍。
詩中的溶洞和松樹,象征著山中的自然景觀和山水之音。水珠垂下的冷寒乳液和松枝彈奏的別離琴聲,讓讀者感受到了離別的無奈和傷感。
最后兩句詩以“瀑泉下”和“置家林”展現了作者對未來理想的展望,希望自己也能夠建造一個美麗的家園,過上寧靜愜意的隱居生活。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歸隱山水生活的向往和對離別的思念,既有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又有對內心情感的抒發,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