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寺空上人院 / 作者:張喬 |
已老金山頂,無心上石橋。
講移三楚遍,梵譯五天遙。
板閣禪秋月,銅瓶汲夜潮。
自慚昏醉客,來坐亦通宵。
|
|
金山寺空上人院解釋: 詩詞《金山寺空上人院》是唐代詩人張喬所作。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已經年老了,登上了金山之巔,
沒有了欲望,不再去上石橋。
講述著佛法,傳播到了三楚各地,
梵文譯解到達了五天之外。
禪宗的庵堂中,秋夜的月光照耀,
銅瓶取夜潮水,靜靜地品味。
自愧醉鄉之客,來到這里也不分白天黑夜。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一個年老的僧人在金山寺上空上人院的自我感慨。他已經老去,對于俗世的欲望已經沒有了興趣,不再追求外在的世俗榮光。他心無旁騖地講述著佛法,傳播宗教的真諦。他的教義已經流傳到了三楚地區,梵文翻譯的佛經也傳到了遙遠的五天之外。他清凈的禪宗庵堂里,秋夜的月光照耀,銅瓶取夜潮水,安靜地極盡快活。他自謙自己是一個自甘醉鄉的游客,來到這里也不分白天黑夜。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個年老的僧人的心境和生活狀態,傳遞了一種超脫塵俗的精神境界和內心的平靜。詩中的金山寺象征著宗教的高山,在金山之巔,作者已經淡泊名利,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就和榮光,內心平靜,無心上石橋,表達了對俗世的厭倦。作者講述佛法,傳播禪宗思想,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教義和翻譯的佛經已經傳揚到了遙遠的五天之外,顯示了他作為僧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詩中的禪宗庵堂、秋夜的月光、銅瓶汲夜潮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閑適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在禪宗修行中的快樂和滿足感。最后兩句詩表明了詩人對自我的反省,自愧醉鄉之客,來到這里也不分白天黑夜,表達了他對自己修行的不滿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整首詩以簡潔、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修行生活的體悟和對內心凈化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