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聾 / 作者:杜甫 |
生年鹖冠子,嘆世鹿皮翁。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
|
耳聾解釋:
《耳聾》
生年鹖冠子,嘆世鹿皮翁。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耳聾》,是杜甫的一首詩,描寫了作者老年時失去聽力的感受。
詩中說:“生年鹖冠子”,指的是自己鶴冠的發型,表示年輕時的自己;“嘆世鹿皮翁”,表示對現世的感嘆。詩人用自己的形象來對比生老之間的差別。
之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失去聽力的困惑和痛苦。他問道:“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表達了他對自己視力逐漸衰退,聽力完全喪失的困惑和不解。
接著,詩人以動物的哭泣聲和鳥兒的鳴叫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說:“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暗示著他孤獨無助的心境。
最后兩句,“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則是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感慨。他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來形容自己的心情。黃葉落下,驚動了山中的樹木,而他卻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痛苦和無助。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來映襯詩人的心境,抒發了作者對年華老去、聽力逐漸減退所帶來的痛苦和無助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