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寫真何充秀才 / 作者:蘇軾 |
君不見潞州別駕眼如電,左手掛弓橫撚箭。
又不見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
饑寒富貴兩安在,空有遺像留人間。
此身常擬同外物,浮云變化無蹤跡。
問君何苦寫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適。
黃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巖中。
勛名將相今何限,往寫褒公與鄂公。
|
|
贈寫真何充秀才解釋:
《贈寫真何充秀才》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提到了兩位不同背景的人物,通過對比彰顯了作者自身的態度和思考。首先,詩中描述了一位名叫何充的秀才,他是潞州別駕(官職),眼睛如電,左手掛著弓,橫握著箭。這里描繪了何充的英勇形象。接著,詩中轉到了另一位人物,雪中騎驢的孟浩然,他皺著眉頭吟詩,肩膀聳起,仿佛承擔著山的重壓。孟浩然在寒冷的雪地上騎著驢,卻依然能夠懷抱詩意。通過對比這兩位人物的形象,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貧寒與榮華的思考。
詩中提到了饑寒與富貴,指出這兩者是相對而言的。無論是貧困還是富有,都只是物質世界的表象,而真正重要的是內心的追求和精神世界。作者認為,這些物質財富和地位只是暫時的,無法留在人間,而真正能夠留下來的是遺像。因此,作者質問為什么要寫他的真實面貌,而對此言辭好之純屬自娛自樂。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談到了自己的容貌與意愿。他將自己比作黃冠野服的山家人,表達了想要隱居在山巖中的愿望。同時,作者提到了褒公和鄂公,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的將相,意味著作者對于功名和地位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形象和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貧富和世俗榮辱的淡泊態度。他認為物質的變化是虛幻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內心的追求和對于精神世界的關注。作者在描寫自己的容貌和意愿時,表達了對于山居隱士生活的向往,對于功名和地位的思考和拷問。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思想和對于世俗境遇的超脫態度,體現了他對于內心世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