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寺空上人院 / 作者:張喬 |
已老金山頂,無心上石橋。
講移三楚遍,梵譯五天遙。
板閣禪秋月,銅瓶汲夜潮。
自慚昏醉客,來坐亦通宵。
|
|
金山寺空上人院解釋: 《金山寺空上人院》是唐代詩人張喬所作,描述了一個已經年老的僧侶在金山頂?shù)乃略褐械木跋蟆?br/> 中文譯文:
已經年老在金山頂,
沒有心思上石橋。
講經已經走遍三楚地,
梵字的意義卻遙遠五天。
木制的禪房里,秋月明亮,
用銅瓶舀起夜潮水。
自愧迷糊的醉客,
前來坐下也是從宵夜一直坐到天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年紀已大的僧侶在金山寺院中的人生感悟。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已老金山頂、無心上石橋,表達了對身體老化和行走的無力感。然而,他講經已經走遍了三楚地,體現(xiàn)了他在事業(yè)上的努力和奉獻。與此同時,他提到梵譯五天遙,暗示他在修行和佛法領域的努力和追求是無法完全理解和領悟的。
詩中的板閣禪秋月和銅瓶汲夜潮的描寫增加了一幅凄清、寧靜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在禪修中享受的平和與寂靜。最后兩句自慚昏醉客,來坐亦通宵,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晚年生活的自嘲和對時間的無所奈何。
整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老僧在靜思中的孤獨和自省,從而喚起讀者對生命的質疑和追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