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誚 / 作者:張喬 |
每到花時恨道窮,一生光景半成空。
只應抱璞非良玉,豈得年年不至公。
|
|
自誚解釋: 《自誚》是唐代張喬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對自己一生不得志的自嘲之情。
譯文:
每到花時恨道窮,
一生光景半成空。
只應抱璞非良玉,
豈得年年不至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描繪了詩人一生中的失意和無奈。詩的第一句“每到花時恨道窮”,表達了詩人在春天時,看到花開花落,心中對自己一生所取得的成就的不滿與懊悔。第二句“一生光景半成空”,更加強調了詩人的失落之情,他認為自己的一生無法實現充實與完滿。接下來的兩句“只應抱璞非良玉,豈得年年不至公”,詩人以自嘲的態度,批評自己沒有好好把握機遇,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才華,只是不值一提的平庸之輩。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自己一生不如意遺憾的情緒,也凸顯了他對于機遇和實現自己價值的渴望。同時,詩人通過這種自嘲和批評的方式,反思自己的過去,激勵自己不斷努力,爭取更好的未來。整首詩意味深長,表達了詩人對自我價值和潛力的思考和反省,也反映了世俗對于成就與名望的普遍追求。 |
|